中国何时进入世界文明版图?丝绸之路意义不止互通有无
2017-12-26 13:00:11 来源:
关注河南热线

中国何时进入世界文明版图

在汉代以前,中国文明本来是一个孤独的存在,是丝绸之路把中国与世界连结在一起,从此中国成为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开始有机会贡献于整个人类。有贡献,也有吸纳,一方面分享世界各地的文明成果,一方面向世界输出文化结晶。

中国是第一批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相对而言,在这一轮进程中,中国进入世界体系却是最晚的。通常所说的四大或五大文明古国,环地中海周围有三个,古埃及、西亚和古希腊,稍远的是古印度,最远的是中国。在这一时期,包括印度在内,中国之外的几大文明之间联系紧密,互动频繁。环地中海的几大文明区联系最为紧密,不管任何一地产生大国,都会努力把其他政权拉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古埃及、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以及后来兴起的罗马帝国,都把建立环地中海的大帝国当作理想。

波斯帝国与印度的交往很早,大流士(前522—前486年)完成了对印度的征服,并修建了著名的帝国御道。但是,更著名的是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当他凯旋的时候,整个西方都不知道有中国的存在。后来,罗马帝国的安东尼皇帝曾经发誓要超过亚历山大,不仅要征服印度,还要征服中国,他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全世界的大帝国。可见,当时罗马帝国已经对中国有所了解。不过,所有这些雄心,必须从征服帕提亚(今伊朗,原来的波斯帝国)开始。公元217年,安东尼在帕提亚的军事行动失败,他也被帕提亚人杀死。他的伟大理想也在伊朗折腰中断,而中国依然遥不可及。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的两次出使,单从政治军事目的来看都“不得要领”,主要是因为月氏和乌孙都不了解中国,也不相信张骞的口头介绍。不仅是西域地区,就连离中国很近的夜郎国,竟然也不了解中国。但从经贸往来和文明交往角度来看,张骞出使西域,史称“凿空”,意义重大,不可低估。中国的加入,让丝绸之路真正拥有了世界性。当时的“世界”主要是欧亚大陆加非洲北部,中国所在的东亚缺席,丝绸之路的缺憾太大。如今版图完整了,文明与文化的交流才具有了世界意义。

中国在欧亚大陆上的特殊性

丝绸之路开辟之后,世界的联系空前增强。此后的世界,包括文化版图的发展变化,都有丝绸之路的因素。通过丝绸之路,运进输出中国的货物多种多样,作为物质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中国和各国人民的生活,这类例证不胜枚举。

文化上,世界重要的宗教都是经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其中佛教、伊斯兰教对中国影响最大,而祆教、景教、摩尼教所谓“三夷教”在中古时期也曾经拥有相当的影响力。佛教的传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信仰环境,同时也带动了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壮大。不仅如此,宗教问题也让古代中国的政府职能获得增长,如何既保证宗教非政治化,同时也不干预信仰本身,在这些方面,历代政权探索出了路径和经验。从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探索具有未来价值。

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多采用和平方式,使得中国较少出现危机感和压迫感。由于中国远离其他大国,所以较少遭遇大型文明体的全面冲击,这不仅使得中国对外交流从容不迫,也使得中国文明可以从容成长。观察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地区,类似中国的情况十分罕见。受到外来冲击,从而导致文化中断的历史剧目不停上演。以中亚为例,早期受波斯影响,接受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拜火教),亚历山大东征之后,出现一个希腊化时代。后来佛教进入中亚,再后来伊斯兰教征服中亚。中亚是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各种文化纷至沓来,尤其是在强大势力征服之后,当地的文化迅速变迁。印度次大陆和波斯也发生过类似情况。文明成长过程中,能够不受环境的消极影响,让文明自主发展,当然是重大问题。总之,不论陆路还是草原,丝绸之路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冲击是有限的,这一外在环境,对于中国文化连续性发展是有益的。

经营西域的划时代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对于中国的意义,仅仅是互通有无吗?当然不是。丝绸之路给中国提供的机遇是巨大的,事关国家发展方向。丝绸之路的形成,最初是个十分偶然的事件。为了击败匈奴,汉朝要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是否能够成功,在出使前,汉武帝和张骞都不清楚。张骞请大月氏东归虽然失败,但在此过程中发现了丝绸之路,这使得国家发展方向豁然开朗。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打通了黄河与长江流域,从此这片区域成了中国的本土,成了战略核心之地。北方草原属于次级战略方位,秦汉以来的经验表明,只有这里才真正构成对中国的威胁。中国要获得长治久安,解除草原威胁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汉朝在反击匈奴的过程中发现了西域,这是张骞出使西域最重大的成果。

西域,从“断匈奴右臂”的局部战略地位,最终演变为最长远的国家发展方向。这个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张骞带来的西域信息改变了汉人对西域原有的印象,原以为西域都是持弓放牧的人群,没想到,西域还有大宛、大夏、安息等大国,尤其是这些国家也是以农业立国,与中国情形一样,并且对中国有兴趣,《史记》中张骞说“诚得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天子欣然以骞言为然”。如果这些地方受到汉朝的感召,跟中国建立联系,那中国“威德”不就遍及四海了吗?天子的使团不断派出,于是经营西南方的事业也大规模展开。当时中国对海域的经营较弱,难以掌控航海技术,西向发展成了必由之路。在汉代,西域即西方,西域就是中国的世界方向。

从西汉开始,中原数易其主,各个政权经营天下,战略展开顺序几乎完全一致。首先是中原逐鹿,建立统一政权,获得政治自立,这是一切战略得以实施的基础。其次是经营北方草原,以获得外部的安全保证。最后是西域,成就国家的长远发展目标。历史不断重复这个顺序,这成为古代中国发展的时空定律。

西域在中国历史发展蓝图上,地位十分清楚。西域的经营成功,一定是王朝发展时期的盛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中原统一,北方草原问题获得解决,这时西域经营就会排到第一顺位的位置。唐太宗在自我评价的时候,对于能够与汉武帝一样成功统一西域而感到满意。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盛世,经营西域的成功就是三代帝王最值得自豪的功绩。不仅如此,当中原把西域问题提上日程的时候,就是王朝的发展势头、国家的综合能力以及政治家的雄心进入全面上升阶段之时。相反,在中国古代的各个朝代中,如果经营西域这个主题缺失或经营失败,就不能被视为盛世。

今天的世界早不同于古代,中国的发展也不可能只有西域一个方向。但是,中国的历史似乎又走到了一个相似的发展节点,而且今天中国的发展指向了更多地理方向和功能方向。

责任编辑:hN_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