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过去近5年 贺建奎和他的DMD研究会走向何方?
2023-02-13 09:13:27 来源: 科技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贺建奎和他的DMD研究会走向何方?


【资料图】

2月11日,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过去近5年,贺建奎出现在“生物技术治理共同体研讨会——回望未来:CRISPR与社会价值”学术会议线下会场。他在报告中提起自己最近在做DMD(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编辑治疗药物研发,声称将募集5000万慈善捐款进行DMD基因编辑研究,会有伦理委员会的指导。

这次会议是中英美学者自2021年组织的“生物技术治理共同体”(BioGovernance Commons)系列学术活动的一部分,由肯特大学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主办。据了解,约85人参加了会议,参会者来自13个国家。

主持人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后,聊天框就不断出现对贺建奎的提问,问题主要关于生物技术伦理和DMD研究。

“贺博士,你对于法律禁止生殖细胞基因编辑有何评价?”

“贺博士,我们想听到比科学更多的东西。在你开始新研究前,会考虑什么议题?当发现研究可能面临伦理问题时,你会寻求谁的帮助?”

“贺博士,你有潜在考虑未来尝试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吗?你对于各种伦理问题有何理解,你对前景有何预估?”

……

贺建奎说:“请发邮件。”对于所有抛向他的问题,他并不愿意作公开直接回应。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遗传学家罗宾·洛弗尔-贝吉(Robin Lovell-Badge)离开会议前对主持人和嘉宾说:我必须离开了,非常遗憾我们没能从贺建奎那里得到任何回答。

会议主办方向记者展示了给贺建奎的会议邀请信。信中写道:关于中国的生命伦理共同体和科学共同体如何建立更好工作联系、全球政策和科学对话如何帮助公众建立对于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自信和信任,我们希望展开开放并坦诚的讨论。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雷瑞鹏告诉记者,相比会议邀请函中请贺建奎分享的内容,“他完全讲了另一套。”

“2个小时的会议,我们给了他40分钟时间,一个非常充分的时间去聊他对科研伦理的思考,但他只说了25分钟,讲了最为基本的科普的知识,很轻描淡写地讲了他的一些想法。”会议主办方肯特大学全球科学与认知正义中心主任张悦悦会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如果他不谈过去,至少应该谈谈现在和未来。特别是DMD要进入临床试验,他总要有一些关于科研伦理方面的思考吧?如果没有,那对于患者的诚意是有欠缺的,科研计划是有偏颇的。”

上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曹薇薇在会议讨论环节中提出:“在过去,不可否认,贺博士触犯了法律也没有通过伦理审查。当下的科学环境,我们需要合作,参与到国际规则当中去。如果您的实验室想要可持续发展,您如何应对现在国内外都越来越严格的法律和伦理审查呢?”

这依旧是会议中没有得到回音的一个问题。

其他三位报告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世辉,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苏莉、谢尚县,在报告中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和教育经验,提到要加强生命伦理交流、宣传和安全教育。

记者会后向贺建奎发邮件询问不愿回答的考虑,以及对科研伦理问题的思考。他让记者联系其负责媒体对接的合伙人。

雷瑞鹏在会议讨论阶段介绍了我国自2019年以来在科技伦理治理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建设,以及关于基因编辑技术伦理和治理问题的重要学术讨论及成果。会议结束前,她以自己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合成生物学伦理、政策法规框架研究”为例,介绍了“框架”一词的内在含义。“框”意味着约束和规范,“架”意味着支撑和依托。她强调,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的支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稳致远是比弯道超车更睿智的新兴科技发展路径。(科技日报 实习记者 孙 瑜)

责任编辑:hN_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