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环球速读:2022“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 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
2023-01-04 10:15:38 来源: 中国网
关注河南热线

2022年11月9日,由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德国下萨克森州州立歌剧院、(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德国厄尔士歌剧院联合主办的——2022中德 “国际云端音乐节” ,在中国北京圆满落下帷幕。


(资料图片)

本次音乐节是为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促进中德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推动两国文化艺术创新而共同举办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11月5日,音乐节 “闭幕式音乐会” 在中国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指挥系主任陈琳执棒下献上一场展现中德音乐交融与互鉴的精彩演出。

2022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现场

在10月24日至30日的系列“线上主题论坛&讲座”中,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校长扬·菲利普·斯普力克及前任校长埃尔玛·兰普森、德国下萨克森州州立歌剧院院长奥利弗·格拉夫、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兼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家吕嘉、德国厄尔士歌剧院院长莫里茨·高格与中央音乐学院校友、旅奥著名男高音夏侯金旭举行了六场线上专题讲座和访谈。他们针对中德音乐教育交流与发展、歌剧院发展与改革、音乐创作及表演艺术创新等多个主题内容,向观众们分享他们的看法和宝贵经验,与大家一起深入探讨音乐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引起了中德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  

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菲利普·斯普里克与前院长艾尔玛·兰普森  

德国下萨克森州州立剧院院长奥利弗·格拉夫  

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艺术总监&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吕嘉  

德国厄尔士歌剧院院长 莫里茨·高格  

奥地利维也纳国家大剧院前签约独唱歌手&中央音乐学院校友夏侯金旭  

继10月25日在德国下萨克森州立剧院成功举办开幕式音乐会之后,10月30日晚,在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艾尔玛·兰普森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纪念中德建交50周年室内乐音乐会在新落成不久的Jazz Hall顺利举行。中央音乐学院校友、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圆号首席韩小明与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陆威等德国各大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家们携手演绎了这一场精彩的中德校友室内乐音乐会,遗憾的是柏林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梅第扬因故取消了演出,接替他参加演出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卡罗丽娜·艾乐拉,参加演出的还有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首席陆威和单簧管首席托马斯·豪兹曼,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大提琴首席斯蒂芬·吉格伯格,来自汉堡NDR易北爱乐乐团低音提琴首席/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教授米歇尔·李博斯,短笛独奏家永格·弗兰兹和巴松首席大卫·斯普拉格,中央音乐学院校友、青年歌唱女高音黄奕幸(毕业于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以及就读于汉诺威音乐学院钢琴系的王充。音乐会的曲目安排体现了中德两国不同时期作曲家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国作曲家均曾在德国访学,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

开场曲目是贾国平教授的《时空的涟漪 II/Ripples in Spacetime II,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作》,曲目婉转动听,乐器间对话给观众带来灵动的空间感;随后是贝多芬为单簧管与巴松而作的二重奏第二/第三乐章,两种不同木管的声音和旋律交织在一起,展现别样的动听旋律。郭文景教授取材自《诗经》创作的《淇奥/Qiyu》(为长笛和女高音创作)以灵动的长笛和婉转悠扬的女高音,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的高洁之志;叶小纲教授的钢琴三重奏,改编自勃拉姆斯间奏曲第二首,在不失原曲色彩的情况下融入作曲家的丰富创意。陈泳钢教授为巴洛克小提琴或者现代中提琴创作的独奏作品《短句》,弦乐的拉伸感和立体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向民教授的钢琴独奏作品“大摆队”,跳脱的旋律和强烈的强弱对比给观众带来特别的视听盛宴。压轴曲目则是贝多芬精彩的降E大调七重奏第一乐章,辉煌壮丽且温暖的音色响彻汉堡这座城市,展现了来自中德两国优秀的演奏家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融合协作的高水平配合。现场的中德观众表示演奏家们精彩的表现和独具特色的中德音乐作品带来了高水平的艺术享受,感谢中德音乐家们用友谊和艺术风采搭建起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爵士音乐厅 Jazz Hall

中德建交50周年室内乐音乐会 海报

中德建交50周年室内乐音乐会

11月1日至9日的系列“国际线上大师班和工作坊”展现了最优秀的中德高等音乐教育机构的学术成果。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菲利普·斯普里克、巴松教授克里斯蒂安·库内特、德国厄尔士歌剧院院长莫里茨·高格、中央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裴聿茹相继为两校学生线上授课。

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菲利普·斯普里克 线上视唱练耳工作坊

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巴松教授克里斯蒂安·库内特 线上巴松大师班

德国厄尔士歌剧院院长 莫里茨·高格 线上声乐大师班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主任裴聿茹 线上视唱练耳工作坊

国际指挥大师班自2019年开设以来,已经成为展示中国指挥教学法的国际窗口。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和德国柏林艺术大学的指挥系学生慕名来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后收获良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音乐学院利用数字化教学,独创双交响乐团的线上国际指挥大师班,保证了国际学术交流不断线。11月9日,中央音乐学院与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共同主办的云端国际指挥大师班隆重举行。参加此次大师班演奏的分别是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以及德国汉堡交响乐团。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指挥专业学生金素贞、马格拉夫和中央音乐学院指挥专业学生尹炯杰,跟随中国著名指挥家,指挥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教授学习指挥了莫扎特第36交响曲(林茨交响曲)。此次大师班不仅搭建了中德指挥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更是中央音乐学院教学实力的整体呈现。当晚超过一千位观众通过央音视频观看了大师班。

中央音乐学院与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共同主办 国际指挥大师班

中央音乐学院与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共同主办 国际指挥大师班

中央音乐学院与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共同主办 国际指挥大师班

2022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暨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闭幕式音乐会选了四首管弦乐作品,其中三首由音乐史上久负盛名的德国作曲家创作,另一首出自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贾国平之手。四首曲目的选择本身展现了一种“历史感”:莫扎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分别代表了古典时期、浪漫一代和剧烈转型的20世纪,而贾国平——这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作曲教授——则无疑突显了当代性、“此刻”,以及中国作曲家对未来的思索。当然,除了历史与传承,也应该注意到贾国平的特殊性:这位拉赫曼(Helmut Lachenmann)在中国大陆唯一的学生,长期思考中国当代音乐的文化道路。当晚的作品《聆籁》(Listen to the Sounds of Nature,2018)是他近年来的作品相当重要的一首,呈现了独特的中国文化和美学特质。从这个意义上,闭幕式音乐会所具有的象征意味是双重的:中国的音乐家们穿越时空向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致敬,同时也展现了中德文化在当代的密切关联,以及中西文化经由音乐而产生的对话。

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籁”泛指一般的声响,“天籁”“地籁”和“人籁”分别对应自然万象的不同层级的声响。贾国平用《聆籁》模拟和抽象了万籁之音的声音结构,通过处理特色打击乐与不同管弦乐器的发声组合,形成了复合多变的音色音响,长短不一的音乐片段营造了多种声景意象,在音乐发展逻辑及其段落的连接上流畅而自然,构成一个精美的整体,呈现出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意境之美。

莫扎特《C大调第三十六交响曲》(K.425)、理查·施特劳斯《唐璜》(Op.20)、瓦格纳《唐豪瑟序曲》(WWV70)都是中国音乐爱好者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当晚指挥乐队的陈琳,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陈琳的音乐处理显示了她过人的严谨,无论是莫扎特清晰的乐句、瓦格纳绵长的旋律线条,还是理查·施特劳斯的复杂和声,陈琳都处理得极为精细,也可以看出指挥家着力于展现自己的创造性。

2022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

2022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

闭幕式音乐会无疑是成功的,现场观众的热情甚至有点超过了预期,演奏家的技巧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另一个可以想见的理由是,经历新冠疫情流行的人们,在不确定世界中,需要从音乐的永恒之美中寻找到精神的慰藉。中德的这一场隔空的音乐对话,带给了现场和网络上的听众难忘的体验,有关友谊、情感,还有精神的自由。

中德两国自1972年10月11日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科学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作为东西方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大国,两国通过文化艺术交流加深彼此了解显得尤为重要。2022年,中德迎来了建交5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中,我们在中欧多个文化机构组织、音乐高等院校、音乐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及全力支持下,突破疫情的阻碍,迎来这次意义重大的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为两国人民展示东西方文化教育搭建一个国际大舞台,将中德建交50周年的庆祝活动推向高潮。让我们共同祝福中德友谊之树长青,两国音乐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夺目!

责任编辑:hN_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