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天天动态:“摆摊篮球少年”石学念用镜头发现更多“自己”
2022-08-30 09:03:26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关注河南热线

石学念在比赛中。石学念供图


【资料图】

不到两年间,21岁的石学念通过短视频、直播在互联网上有过两次明显的“走红”。

去年年初,在自家杂货店前,他系着红格子旧围裙,在布满尘土的砂石路上娴熟运球,结果因地面湿滑不慎滑倒。这一幕被朋友收进镜头,转化为短视频在抖音获得255万点赞,他成了“摆摊的篮球少年”,热评称他:“身上穿着的是生活,手上拍着的是梦想”。

今年4月,贵州师范学院“地区杯”篮球赛半决赛中,终场前2秒,被两名对手包夹的他接球后瞬时转身,干拔3分,篮球应声入筐。穿着绿色背心的少年像一颗流星撞进湖泊,震起满场声浪。这记绝杀不仅帮球队晋级决赛,也宣告在伤病和质疑中蛰伏了一年的他强势回归,绝杀的视频收获了236万点赞。网友称他:“脖子以下全是心脏”。

篮球让更多人注意到石学念,其中包括北控男篮主教练马布里,他向石学念发出邀请,到北京参加篮球训练营。石学念家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江古镇大岭村,借此机会,他和哥哥带着父母一起前往北京,这段美好的记忆被他通过直播与119万关注者分享。在天安门看升旗仪式时,他被陌生人认出来,训练营开营时,他成了媒体聚焦的对象。

在舆论中翻滚了两年,石学念早已学会从容应对扑面而来的关注,但父母显然对儿子的影响力有些猝不及防。透过摄像机和录音笔垒起的“墙”,他注意到母亲躲在角落里掉眼泪,“我妈一定没想到儿子打篮球能获得那么多尊重吧。”这个细节捻进石学念心里,“这是我第一次陪他们出远门,以前是他们帮我圆梦,今后换我来帮他们。”

如果把石学念的篮球梦比作爬山虎,父母就是它牢牢依附的墙,竭尽所能托着它生长。

小学四年级,篮球第一次让石学念眼神发亮。“最近台盘村的‘村BA’ 通过直播受到大家关注,我觉得‘出圈’是必然,因为这种篮球的‘天亮文化’(即当地人痴迷打篮球,往往打到天亮——记者注)在我们黔东南,甚至整个贵州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石学念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回忆儿时去看农民运动会篮球赛的盛况,“大冬天,为了赶早上8点的球,男女老少,村里但凡手头没事的人,天没亮都起了,结伴开面包车、骑摩托车去10多公里外的赛场为自己村的队伍助威。”他至今记得皮卡车后车斗集结的寒意,更回味让他打心底发暖的这种凝聚力。

“小观众”石学念萌生了代表村里打比赛的愿望,父亲花15元为他买了一个篮球,却意外地发掘了儿子的天赋。在简易的球场,穿跟专业不沾边的球鞋,“瞎玩儿”得认真的石学念被学校老师注意到,“可以送去培养一下”。

湖南怀化的一个训练营让石学念真正接触到“篮球训练”。“我家经营杂货店,离家三四个小时的车程,爸妈来下货时也能看我。”父亲开着家里的皮卡车送儿子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背井离乡,临走时,夫妻俩捧出一双黑色的专业篮球鞋叮嘱:“照顾自己,好好训练。”

“国产名牌,400多元。”石学念记得父亲掩饰不住的震惊,“当时村里的农民帮人干一天活儿大概60元,买双鞋相当于一个农民干7天活儿的收入。”看着新鞋,石学念又惊又喜,直到父母转身上车后,他当着教练眼泪止不住地流,“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刻苦”。

困了,3个孩子挤上一张床;饿了,楼下“苍蝇馆子”扒拉碗煲仔饭,20多天每天如此。但篮球带给石学念的快乐足以让他忽略生活条件的匮乏。他带着以前在场边观赛的问题咨询教练,第一次知道“发边线球也能完成配合”,了解到“最简单的基础训练往往最重要”,尝到了进步的甜头,他开始给自己加码,“别人练300次,我可能练1000次”。等第二年再回训练营时,他已经能辅助教练监督训练了。

初二时,技术提高的石学念如愿代表村篮球队参赛,他听到人们议论自己“像小摩托车一样跑这么快”“像只猴子一样打这么精明。”赞誉声中,他享受靠一己之力力挽狂澜的瞬间,直到高二那年,在广东宏远俱乐部的训练营了解到团队篮球后,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打球“太独”,“当大家水平都接近时,我才发现,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改变局面,我必须学会相信队友。”

去广东,石学念奔的是一个职业球员的梦。父亲掏出6000元,相当于两个月工资,支持儿子去看更大的世界。但竞技体育世界展露了残酷的一面,在训练营中,尽管表现优异,但身高不到1.7的短板,让那列开往广东惠州的火车最终没能载着石学念抵达职业球员的站台,教练组建议他考大学,把篮球作为特长培养。2018年,他以体育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贵州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谁说小个子就不能打球?”石学念笃信,即便自己无法成为职业选手,也能成为民间“小个子球员的天花板”。事实证明,当一次次踏出舒适圈去总结、去突破、去坚持后,他反而成了于大众而言更具“借鉴意义”的榜样。自从短视频、直播中的训练日常受到关注后,石学念收到大量抖音网友的私信,“小个子球员怎么练弹跳力?”“你的3分为什么那么准?”“上学和打球时间怎么平衡?”问题颇具针对性,让他意识到分享的力量,因此,石学念常在直播间给五湖四海爱篮球的孩子们讲讲球、聊聊家常。

石学念打小就喜欢分享,尤其在篮球这件事上。高二时,他已凭借球技在几个邻村间小有名气,为了带动大家提升篮球水平,他在暑假期间义务当起了教练,给相邻村寨的同龄人或小孩子上篮球课,“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将从外面学来的本领,教给更多人。” 慢慢地,石学念发现,他传递的不仅是篮球,更是关于山村之外的想象,“有几个孩子不喜欢学习,也不喜欢打球,想着就是混到一定年纪出去务工,但我会把自己出去打球、上大学看到的情况跟他们讲,鼓励他们要凭本事走出去,现在有两三个原本考不上高中的孩子已经顺利升学。”

接触篮球越久,石学念越觉得,这个600多克重的球体转动时,不仅能看见赛场上的胜负,也能窥见生活的更多面貌。

第一次在网络上走红后,商业比赛、广告活动纷至沓来,原本想借此“看看外面世界”的石学念却被突至的伤病挡在机会门外。一次比赛中,他左腿反着关节落地,全身重量压了上去,脚踝和膝盖严重扭伤,“没有断腿已经非常幸运。”但比伤病更困扰他的是,连续拒绝多个活动后,“篮球少年不过如此”的批评和质疑声量渐大。

“他们不了解我,为什么那么评价我?”有心无力的委屈让他经常失眠,他整夜看科比等球员的视频,学习他们走出伤病和质疑的办法,石学念一心想回到训练场证明自己。“除了受伤的腿之外,我每天都保持其他身体部位的训练,坐着运球,保持球感。”唯一让他避之不及的是去赛场看球,“会牙痒痒,太想上场。”因此,当他重返赛场完成令他再度走红的绝杀后,石学念泪水忍不住翻滚,煎熬似乎画上了句号。

“现在仍有质疑的声音,但我已经有了颗平常心。”时间像一个调料高手,把那段苦楚酿出了新的滋味,石学念最近总会想,“如果当时没受伤,我顶着关注走出去了,可能会觉得一切来得太容易。但经历这次磨练,我成熟了很多,无论是篮球还是生活,遇到事情我也能坦然接受。” 更让他欣慰的是,和自己有着同样热爱的孩子们,因看到他的故事而受到激励,正在勇敢追逐篮球梦想。

今年夏天,石学念大学毕业,他打算从事篮球自媒体和青少年篮球培训。在他看来,中国的山与山之间,河与河之间,一定还有更多像自己一样坚持打球的孩子,以及像“村BA”一样活跃的体育赛事,“只是我正好乘上了短视频、直播新媒介的东风,被大家关注到,我是幸运的,因此,我希望能持续接力,去培养更多像我一样的‘山里娃’,发现他们背后的体育故事。”(记者 梁璇)

责任编辑:hN_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