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全球要闻:帮孩子缓解“开学综合征” 中小学教师送上秘籍
2022-08-25 16:02:42 来源: 广州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中小学教师送上开学“收心秘籍”


【资料图】

开一场“家庭会议” 温馨鼓励迎开学

开学在即,孩子却和被窝难舍难分,和电脑藕断丝连,和电视依依不舍,和手机形影不离,不少家长对此感到苦恼。此外,初一、高一新生可能会面临“从不住宿到住宿、从名校到普通学校、从普通学校到名校”的适应过渡阶段。近日,记者邀请到中小学老师,为家长支招,帮孩子缓解“开学综合征”,收心迎接新学期。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欣潼、谢泽楷

这些“开学综合征”需注意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心理教师朱颖辉介绍,开学前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一是在家长的催促下仍难以完成假期作业;二是对开学产生焦虑情绪,身体出现不适表现,如无原因的头疼、腹痛等;三是不知道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家长没有过程性引导,只是不断地提出要求。

该校老师王美娜也指出,个别学生会出现不想上学、上课容易疲倦、早起困难、自制力差,甚至是食欲减退、容易腹泻等情况,这些都是家长要注意的“开学综合征”。

广东实验中学越秀学校心理科组长李艳月指出,学习困难、人际交往不畅等都是初高中新生入学后的常见问题。

开学前恢复规律作息 开学后注意合理引导

开学前,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李艳月介绍,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假期里哪些任务尚未完成,通过温故知新、提前预习找到学习节奏;为新学期购置文具等新装备,让孩子保持新鲜感与期待感,缓解对开学的抵触情绪。

朱颖辉则建议家长营造“家庭仪式感”。如开一场家庭小会议,提前商量沟通内容,复盘孩子在假期里的收获和作业情况,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状态。在开家庭会议时,家长要注意氛围和时间,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可,并愿意自主调整状态。

“父母还要帮孩子调整生活节奏、作息时间,告别散漫无序的假期,恢复规律生活。”朱颖辉指出,不宜过于强硬或过快转变作息,应有层次、递进式地调整。如家长可引导孩子按照上学的作息来安排起床、睡觉、学习、运动的时间,每天逐步增加学习时间,逐步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放松时间。

距离开学不到一周,在这段时间里,朱颖辉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各学科的自主学习计划和学习策略。王美娜则进一步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写一封信:《写给新学年的你》。信中先肯定孩子的进步,让孩子知道学习路上家长会一路同行,最后表达希望孩子结合实际,为新学年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

开学后,如果孩子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王美娜建议,家长不应急于指责孩子,而应合理引导,听听其内心的想法。家长也要及时与老师联系,真实地反馈孩子的情况。班主任可以拍摄班上活动的短视频,发给家长,让孩子看看同学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唤起孩子对校园的期待。

若孩子与电脑、手机等娱乐用品依依不舍,学习自制力降低,李艳月指出,若此时家长“一刀切”地禁止娱乐活动,或是苦口婆心地“念紧箍咒”,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触。王美娜建议,家长要让孩子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例如让孩子先远离电视等“诱惑”,提醒孩子静心,一段时间后,放手让孩子自主安排学习。

关注新生的人际关系、心理落差

新学期里,初中生将面对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新科目,高中生也面对着分科、备考等新阶段。李艳月表示,不可低估初高中学习的难度、广度、深度,学生应有从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时,同学们要对下一阶段学习的侧重点心中有数,不一定要提前进行深入的学习,但可以初步制定新学期的目标与安排。”李艳月指出,对初一、高一新生而言,刚开始跟不上进度、成绩下滑都是正常的。家长要鼓励孩子,初高中学习是一段长跑,只要尽早进入状态,提前预习与规划,就能慢慢跟上进度。

此外,李艳月强调,家长不能仅把目光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关注孩子进入新环境后,有没有遇到困惑与困难,让孩子多谈谈日常生活与同学关系。“例如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怀旧心理,将现在的同学与以前的进行对比,很难快速融入集体,在班级中没有归属感等。”

李艳月介绍,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从名校到普通学校、从普通学校到名校”的心理落差或不适应。对此,家长不应强调或评价学校的层次,给孩子与学校贴上标签,这易使孩子产生不认同自己的心理。其次,不要给孩子提过多的期待或要求,应帮助孩子接纳现状,正视能力,认识到自己有哪些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hN_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