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教育文化 > 教育资讯 > 正文
今日聚焦!负担减下来,教师学习成效提上去
2022-08-08 08:59:1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关注河南热线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持续变革,指向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培训越来越多。《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将终身学习作为幼儿园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他们“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相关研究表明,幼儿园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与态度。面对明确的岗位要求与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的实际学习情况如何?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学习效果?作为撬动和激发教师成长的关键人物——园长,又该如何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呢?


(相关资料图)

从需求切入,让学习成为教师自己的事

案例一:

王老师是一名刚毕业的新教师,在一所新建的公办园工作。由于是新建园,园长非常重视教师培训。考虑到教师要带班,学习培训大多安排在午间、傍晚下班后甚至周末。刚开始,王老师很高兴自己到了一个注重学习的幼儿园。可过了一段时间,她和同事们就被密集的学习搞得疲惫不堪。安排的学习内容多、主题杂,培训后没有时间消化运用。很多内容并不是自己想学的,学了也用不上。

据笔者了解,很多幼儿园都会将学习研训安排在休息时间。时下,各类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不计其数,有的园并没有结合自身发展和教师需求,只是跟风组织培训,学后也没有持续跟进教师实践应用。看似学习培训很多,却在无形中为教师的工作量加了码,不但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这种情况,并不是幼儿园组织学习的初衷。于是,园长重新审视培训工作,根据教师反馈的问题,通过谈话、问卷等形式了解了教师的现状和需求:像王老师这样“新手上路”的教师,急需提升一日活动组织能力和家园互动技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成熟型教师,想要提升游戏研究和观察解读幼儿的能力;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的骨干型教师,想要突破发展瓶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园长让每位教师制订学习计划,从中聚焦共性需求作为统一学习模块,将个性需求作为自选学习模块。统一模块的学习,错时分批安排不带班的教师参加,这样既保证了班级正常工作,也不占用休息时间。自选学习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幼儿园根据教师需求定期购置学习内容,建立“资源自选超市”,教师自主安排线上学习,不限时间地点。每年设立培训基金,教师可以自选外出培训内容。此外,还有师徒结对、组建成长共同体等形式,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满足了不同教师的需求。

作出调整后,看似统一安排的学习数量和时间减少了,但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王老师和同事们将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闲暇时间,有的教师学习了心理学,有的教师参加了读书会,还有的教师加入了合唱团……教师的自主意识、自由精神得以释放,内在的驱动力被激发。在教师看来,学习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事。

摒弃无用形式,让教师忙到点子上

案例二:

被幼儿园安排外出学习,张老师很开心。但园长告诉她,幼儿园迎接各类检查都要留痕,所以在学习时要拍照留资料,学习后要做美篇宣传等。这些额外的“作业任务”,让张老师在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的同时不免分心,但幼儿园的要求也不得不完成。

笔者在很多幼儿园督导时发现,用上述方式呈现工作过程性资料的不在少数。近期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教育评价不是冰冷的材料与数字呈现,也不是简单的量化指标或资料呈现。如果园长认为,仅用照片、宣传稿件、学习资料等浮于表面的资料,就能呈现学习效果,那就曲解了评估的意义,也让学习变得功利化了。

通过交流,园长意识到,学习伴随的“作业任务”不但没有实际意义,反而让教师负重学习,不仅消耗了时间和精力,也让教师的学习热情降温。

于是,幼儿园改变形式,开设“草根讲堂”,每次学习后让教师讲自己的学习要点和思考感悟,以及在工作中如何运用。这种从外部输入再由内而外输出的形式,让教师从“意会”走向“言传”。正如维果茨基所说,任何表达,都是对个体内部理解的翻译。“言传”后,学习者和其他教师还会继续交流探讨如何实践,这就是“应用”和“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聚焦学习本身,从收获知识技能转向提升思辨和实践能力,学习的震波以学习者为中心波及同伴,产生了学习共同体的效应,实现了从学习质量到工作质量的提升。

学习方式转变后,教师依然很忙,忙于学习、忙于思考、忙于交流、忙于实践,但忙在了“点”上。园长看似做了减法,但是点到了教师的“成长穴”。

日常感情交流,滋养教师心灵

案例三:

李老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因为喜欢幼师工作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平时她总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会,集体交流时也很少发言,但学习认真主动,感悟写得也很深刻。园长在巡视中发现,周末李老师把位于二楼的活动室玻璃擦得干干净净,还经常早到晚走加班,却从不张扬。谈及这些,李老师说:“这没什么,我能力不如其他老师,班级的事就多干点儿。”

园长看出李老师的不自信,也折射出自己管理的缺失。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平常与教师情感交流贫乏,感情基础薄弱,忽略文化熏陶,那么教师的心灵就缺少能量的滋润,难以保持热情。

园长及时调整角色,让自己成为“行走的故事机”“忠实的点赞台”和“满格的充电器”。在一次培训会上,园长向大家分享了李老师朋友圈发布的“午睡后给孩子梳的花式麻花辫”图片,每个女孩的发型都不一样,孩子个个开心得不得了,家长也一片点赞声。

午后梳头看似是平常的工作,但李老师用爱心和责任心,让小事变得不平凡。园长又读了李老师的学习感悟,让大家看到了李老师不曾展现的另一面。园长的关注和肯定,是对李老师真正的尊重和关心,让她产生了在群体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后的工作中,每当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园长就及时在工作群或会上分享,让每位教师的正能量故事都有机会在集体面前“曝光”,这些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对教师成长是最有效的催化剂。

当园长为教师“减负”,管理过程中处处体现温度与情感,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潜在动力就得到了及时满足和激发。当园长用良好的状态影响教师,教师也会传递给孩子,美好的情感和力量流淌在园长、教师、孩子和家长之间,幼儿园就有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习共同体就会形成。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威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教育报》2022年08月07日第2版

责任编辑:hN_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