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让适龄儿童“上好学”更容易
2022-04-24 07:52:26 来源: 南方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今年广东出炉的“十件民生实事”,第一件是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约50万个。连年增加优质学位的背后,是广东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决心与韧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办好教育,是广东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题中应有之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广东全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基础教育:优质学位大幅增加

让适龄儿童“上好学”更容易

近日,广东实验中学云城校区项目两栋教学楼正式封顶,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表示,新校区力保今年9月投入使用,将成为广州目前面积最大、硬件设施最好的小学。随着政策强力引导和各地大手笔投入,广东“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为推动基础教育驶入“快车道”,去年9月,广东出台《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力争用15年时间,建成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一系列指向加强基础教育的政策举措“靶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基础教育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新强师工程”加快基础教育领域教师队伍尤其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校长、教研员队伍建设改革;2020年下半年,广东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到今年全省将培育创建不少于100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满足适龄儿童“上好学”的需求。随后,省教育厅公示首批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名单,全省72个教育集团入选。

今年1月,我省召开2022年广东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披露2021年全省新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学位42.51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41万个。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广东将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438万个,其中幼儿园33万个、义务教育375万个、普通高中30万个。到2035年,公办优质学位大幅增加,学校布局科学合理,有效解决“城镇挤”问题。

“各地各校以作业减量提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小切口,健全完善作业管理机制和细则,调整作业结构,加强作业设计指导,提高作业质量和针对性。”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介绍说。

目前,广东义务教育学校100%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通过构建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既为学生减负,也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力求把孩子留在校内、留在课堂。

高等教育:本科高校地市全覆盖

让就近上大学更方便

“就近上大学,我很开心!”如今,来自潮汕地区的学生蔡越已在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就读7个多月。她希望自己把握机会,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学校、回报家乡。

从“高教大省”迈向“高教强省”,补齐粤东粤西粤北高等教育发展短板是关键。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推动各地新建高校(校区),让更多学生可以就近就地上大学。去年,汕尾、阳江、清远、揭阳4个地市拥有当地首所本科高校,梅州、潮州则新增当地首所公办高职院校,广东历史性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21地市全覆盖,高等教育实现大跨越。

大学是人才和技术的重要结合点。广东按照“一盘棋”思路,统筹资源,推动高校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特色发展、争创一流,为学子提供了更多优质学位。早在2015年,广东便在全国较早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并推动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省市共建本科高校、特色重点学科建设。3年后,广东整合“双高”建设、“省市共建”等多个项目,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推动高校在不同层次争创一流、特色发展。

历经多年的真金白银的投入和动真碰硬的改革,广东高校综合办学实力快速上升:

ESI最新排名中,10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21所高校128个学科入选前1%,较2017年增长121%,增幅居全国第一;

去年6所高校成功申硕、申博,新增134个硕士点博士点,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增20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8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今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8所高校入选,其中3所高校新增入围……

向着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迈进的广东,吸引越来越多的港澳高校来此办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等港澳高水平高校落户广东,广东学子更容易上好大学。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让技能人才职场上更“吃香”

最近,在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的赛场上,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班学生张子君用勺子快速将样品放到天平上,一滴不洒,将数据固定在精准的位置,其所在小组以83.8分的高分获得比赛一等奖。(●南方日报记者汪祥波陈理刘佳荣)

在广东,产教深度融合正催生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有效帮助职校学生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实现人岗精准对接,提升就业质量。近5年来,广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陆续出台多个重要文件,在政策上提供全方位、多层次支持的同时,还连续数年为职业教育送上“大礼包”。今年,广东省级财政安排5.991亿元,有力支持高职学校提水平、中职学校强发展。

如今,广东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拥有职业院校600多所,在校生超过265万人。其中,14所高职院校19个专业群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项目;全省76%的高职院校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规模全国领先;省职教城首期工程、二期工程陆续建成交付,为产业转型升级“蓄才”……

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让更多孩子一技傍身、吃香职场。2022年春季高考“依学考成绩录取”和“3+证书”专科批次首次投档,共投出23.2万名考生,高职院校受到考生的热捧。

“职业教育成为更多人选择的新赛道,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还将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蹲点记

疫情下的广州线上课堂

名师送到家中助力学习“不断档”

“请大家线上搜集虎门炮台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名人事迹,我们下节课连麦请同学们分享收获了哪些知识。”在最近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副校长邹俊在电脑前与学生们“隔屏相见”,并随堂布置了一道课后习题。

此前,受到疫情影响,广州市线下教育按下“暂停键”,不少学生开始居家学习生活。为保障线上教育教学质量,广州市教育研究院紧急召开教学教研支撑工作会议,指导各区各学校保障线上教育教学质量。

记者翻看指引发现,教学要求按照不同阶段不同科目划分,详细撰写了一系列要求,比如不简单把线下课堂教学方式照搬线上、线上教学设计时预留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与反馈等等。

“线上教育教学要更加注重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对课堂内容的趣味性、可视化程度要求更高,课程素材需要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才能提高孩子的课堂参与度。”邹俊说。

事实上,自2020年疫情发生后,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广州提出“停课不停学”要求,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打造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体系,“广州共享课堂”应运而生。

在这次因疫情而开展的线上教学中,南沙小学充分利用“广州共享课堂”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依据平台特点,要求教师在视频讲到重要知识点时暂停,一方面给学生思考时间,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广州市第三中学初二(4)班学生卢泳妤看来,线上教学中的“直播回放”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难点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学能够成为学校常规教学的一种新补充,帮助我们学习‘不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