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多所小学昨日返校复课
2022-04-02 08:50:15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关注河南热线

原标题:东城区多所小学昨日返校复课 

4月1日,受疫情影响暂停线下教学的东城区多所小学复课,孩子们再次回到校园。此前,和平里四小东校区出现确诊病例,该校三个校区停课。昨天早上,和平里四小本部校区和西校区的同学们都回到校园,该校东校区200余名学生也在4月1日24时正式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开启健康监测。“结合核酸结果的情况,经评估后,这些同学才能返校复课。”和平里四小副校长黄颖说。

返校第一课“我们回家了”

昨天早上,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和平里四小本部校区门口看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整齐地排着队走进校园。学校在校门口张贴了大幅海报,写着“欢迎孩子们回家”。 “今天能返校,我感到很激动,我又可以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熟悉的面庞了。”该校六年级学生许敬宜告诉北青报记者,为迎接同学们返校,学校特意为他们准备了欢迎仪式。

黄颖介绍,今天是个特别特殊的日子,同学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居家学习之后重新开启线下学习。学校以“我们回家了”为主题,开展了恢复线下教学的第一课,内容围绕防疫、安全教育等。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回顾了居家学习和集中隔离的经历,讲述了自己的抗疫故事。在第一课的活动中,学校再次发给同学们抗疫校园生活小指南,同学们可以根据这本指南,深入了解如何做好防疫,让孩子们的一日校园生活更加安全。“这个星期正好赶上学校每年的书画艺术节,今年我们以勇敢抗‘疫’、携手感恩、居家劳动等为主题,让孩子们进行书画作品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也让孩子们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能够感受艺术带给他们生活的美感。”黄颖说。

200余名学生1日晚24时解除集中隔离

黄颖特别提到,复课后,为更好地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和平里四小疫情防控学生校园指导手册给孩子们的一日生活进行了行为规范。每个班的班主任在班级环境布置中都专门开设了专栏宣传科学防疫,告诉同学们在教室中如何更好通风,在公共场合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正确佩戴口罩等。老师也会通过班队会的时间开展“防疫小讲堂”,给孩子们传递科学防疫的方法,从心理、行为上帮助孩子们养成更为科学有效的防疫行为习惯。

除了校内防疫做到位,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家庭以及家人的防范指导。学校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要“两点一线”、不聚集,确保孩子的居家安全。此外,学校还特意强调,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建议家长不海淘,做好快递内外包装的消毒。“家校携手我们共护孩子的身心健康。”黄颖介绍。“目前学校还有部分孩子属于集中隔离的状态,他们马上就要回到家里进行健康监测。”黄颖介绍,该校东校区部分集中隔离同学将在4月1日24时正式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开启健康监测,“结合核酸结果的情况,经评估后,这些同学才能返校复课。”

多举措保障居家和隔离学生正常生活

回想起同学们居家和隔离的这段时间,黄颖感慨地向北青报记者表示,孩子们都成长了很多。学校为了保障孩子们能够平稳度过居家和隔离期,特别为孩子们量身定制了“一日生活小指南”。指南中除了正常的课程之外,还特别设计了健康锻炼的时间,亲子阅读的时间,眼保健操和在窗外远眺的时间,这样丰富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保持身心健康。

在过去的两周多时间里,和平里四小还连续组织多场心理健康课,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此外,学校还进行了《手拉手,心连心》《别样的生活,同样精彩》等线上主题班会,让和平里四小本部的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和低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一起谈居家和隔离的生活,大家相互打气,相互勉励。“特别巧合的是我们在手拉手的班级当中,哥哥在高年级,妹妹在低年级,两人隔空相互鼓励,非常感人。”黄颖说。

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学校也特意请来家庭指导教师、校外专业的心理专家,给家长和孩子们组织讲座,让家长们了解如何在疫情状态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又通过亲子互动游戏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让孩子们在特殊的环境下同样懂得感恩。老师们也会利用每天晚上的半个小时时间进行在线“温馨陪伴”,随时解决同学们在居家和隔离期间遇到的问题。

“集中隔离的经历让我更有力量面对困难”

“今天要来学校了,昨晚激动得都有些失眠了。今天早上走进校园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终于可以返回校园跟老师和同学们见面。”五年级1班的邓然同学昨天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在学校上了语文、数学和书法等课程,一整天的心情都非常好。

“虽然集中隔离带来了生活不便,但这是对我们的自我保护,也是对别人的保护,只要扛过去就一定有收获,这种收获也是终身有用的。”和平里四小一年级10班的小周同学也分享了自己在集中隔离期间的感受。她说:“我在隔离期间认真学习,积极运动,做手工画画,做眼保健操,看窗外的风景,用写日记的方式和自己对话,还用心理老师教我们的小游戏和妈妈一起互动,这让我的心情也得到了放松,让我更有力量去面对困难。我马上就要结束隔离了,以后我一定会做好防护,戴好口罩,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见面。”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摄影/本报记者 郭谦

责任编辑:hN_0100